• 地址:山东淄博临淄区大顺路123号
  • 电话:0533-7328008

医院院报

齐都医院院报第七十五期

  • 2016/05/20

  

齐都医院院报第七十五期

第一版


医院举办系列活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祥见2.3版)


图片新闻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我院部署


5月3日,按照《齐都医院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医院召开动员会,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此后,医院党委和各党支部将采取党员自主学习或“三会一课”等形式,落实该方案各项要求。图为动员部署会现场。



“持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主题活动启动


本报讯 根据国家卫计委及省卫生厅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医院研究决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持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活动。5月3日,院周会宣布启动该活动。

未来半年内,医院各职能科室将主导活开展系列活动,全院各科室、各岗位的全体员工将突出“问题导向”,主动查找不足,切实解决问题。同时克服“差不多”、“说得过去”等平庸思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思维,高点定位,围绕服务、技术、便民、效能等方面作文章,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意识、规范诊疗意识和应急救治能力,实现“临床一线服务患者、职能科室服务临床一线、领导班子服务全体员工”的“三优服务”,深入推动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社会满意度。

活动结束后,医院将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以期建立提升服务的长效机制,并对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科室、岗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医院成立了“医疗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指导、协调工作,并对对各组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总结,不断完善,务必把系列活动落到实处,务必取得实效,务必让员工、患者、社会收获到“干货”。(齐宣)


沉心苦练“童子功”: 齐都医院狠抓临床基本技能


本报讯 为提高医师临床诊治及急危重症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医院近日启动实施“提升临床基本技能活动方案”。 医疗科室中级以下人员以及未考取执业资格人员将以方案实施为契机,继续沉心苦练“童子功”,以保证在临床实践中扎实行医。

此次“提升临床基本技能活动方案”包括心电图、X线光片、CT、核磁共振、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以及过敏性休克临床急救处理、呼吸心跳骤停临床急救处理技能培训及考核等。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医务人员“三基训练”的基本科目,是“聚焦能打仗,能打胜仗”的基础能力,探索更加科学实用的训练形式也是提升“战斗力”的现实要求,此次训练更加突出实践性,注重实际应用,将切实提升年轻医生临床功底。培训结束后还将跟进复习指导,巩固培训效果,还将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估。(齐宣)


第二版

医院举办系列活动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14个护理单元秀风采

本报讯 为庆祝2016年国际护士节,5月6日护理部组织 “持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汇报交流展示评比活动。全院14个护理单元参加活动。活动现场以PPT的形式展示了各护理单元在工作中的工作经验、管理亮点以及创新做法,展现了白衣天使们心系患者、忠于职守、敬业爱岗的高尚情操和职业风采。现场设置评委,对“风采秀”进行综合评定,经过评定,外三病区护理获得第一名,手术室护理和外一病区护理获得第二名,儿科护理、外二病区护理、内二病区护理获得第三名。


“年度病人满意护士表彰”竖立身边的榜样

本报讯 5月10日,医院召开“年度病人满意护士表彰”大会,来自各科室的15名护士接受表彰。

“病人满意护士”评选表彰是医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一项褒奖制度,旨在在全院倡导“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通过树立典型、鼓励先进,促进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个人成长、医院发展与患者满意的共同价值”。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图片展”定格那些“优质”瞬间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一直在推动的一项日常工作,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优质服务”在提供者看来是那么平常--“这没什么,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可是,在患者看来,正是这些细节给予他们温暖的感受和有效的照顾。图为图片展定格的“优质护理服务”那些“优质”瞬间。


人文讲座

用人文医学审视自己的灵魂

本报讯 护士节期间,医院邀请北大医院管理研修班特聘教授、中国医师学会人文医学特聘专家王培均教授来院举办人文讲座。王教授的讲座《人文医学:对现代医学的审视》运用“灵魂解剖图”解释人的价值追求层次,勉励医务工作者“坚守信仰、肩负使命、承担责任、奉献爱心”,以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的工作奉献职业,塑造自我。


第三版

雨中环行太公湖:130名护士的浪漫情调

一年365天里,有这样一天属于一个人群,有这样一个节日是为这个人群而设立。这一天是5月12日,这个人群叫护士,这个节日叫护士节。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一天啊--平凡在这一天被圈了一个亮边,淡漠在这一天被加了一个着重号,一度动摇的崇高输了一次血因而荣光焕发起来--这么不一样的日子,怎么也得“各色”一点的好不好?百度搜索引擎变个底色的不算啊。这不,天公作美,眼看着雨就要来了。

护士节遇上雨,尤其是一场酝酿了好长时间了却一直不下的雨,终于要下了,却非赶个个特殊的日子、赶在一群护士室外徒步环行太公湖时才下的雨,再没心如我,也不能不怀疑:它诚心,这里有预谋!

不过,分寸需要掌握:大了不行吧,就是毛毛细雨,7.8公里的时长里也足够打湿我们护士的秀发的,再吹个风,湖上的风本来就凉,不用意外,意内地就会感冒,第二天还得上班,班上还有一溜的患者等着我们的护士呢,打针的打针,宣教的宣教,手术的家伙什要准备,77床上着呼吸机要盯着,88床还得备皮呢,哪个离得开我们护士的照顾?照顾患者的先行感冒了,那哪成啊?别吱歪大雨了,毛毛细雨也不行!三个字,“不能下”!

还是的,要不将就将就,512暂且一如既往平凡地过?“各色”真不好掂对呢,或者干脆打开天,让护士们在阳光底下爱咋咋地?

且慢着!下午4点开始的环湖行,刚立夏一周的这个时候,太阳还当空高照着呢!那不晒坏了我们护士的皮肤?要知道我们护士整天价穿梭在室内有几个有机会时不时日光浴的?想暂且想着,时间有吗?五一休假对不对?孩子也放假了,孩子爱人一块出去拥抱一下大自然,新马泰的不说了,辛店街、马莲台、太公湖转一圈也可以暂时安抚一下孩子雀跃的心不是?正玩着呢,“快回科室有患者需要抢救!”这样的电话天知道多咱来?缺少日光爱抚的皮肤里黑色素细胞怨生生地就支愣着几枚了,白净是白净了,相形之下,紫外线太过彪悍残忍了对不对?谁舍得呢?

环湖行按计划开始了,没有人在意以上这些纠结。

换下了隔离衣燕尾帽换上了运动或休闲或户外经典装备的我们的护士竟是另一种风姿呢!“那谁啊?穿鹅黄上衣正抿嘴笑的那位,”平日里工作中各就各位的大家相互间竟多了一层“养在深闺人未识”朦胧美。环行是搭讪绝好的机会,正可以近距离赏美,尤其是可以在运动中领略由运动激发的那种美:恣意的、直白的、纯粹的美,那种和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自然美,那种由于血管贲张而霞飞双颊的美!

这样的美对环境有极高的要求,烈日自然对不住这样的美--高温会慵懒人的身腰,汗水会卸了美眉的淡妆;霏雨也担不起这样的美--光线太过压抑,会突兀原本高涨的情绪,显得不契洽,再着了雨,芭蕉梨花似地瑟缩,难免不折冲心中尤其是患者心中原本放心仰仗的力量。

那就这样好不好?幔阴着天,把夏日阳光遮在云外,再涌动几卷云堆在湖天连接处,最好于环行途中再开玩笑似的特意撒几个雨滴权且当做沿湖巧设的鼓点了。

难得天公如此用心啊!真就这么做了--幔阴着天,把夏日阳光遮在云外,再涌动几卷云堆在湖天连接处,环行途中开玩笑似的特意撒了几个雨滴。--直到这时,我才懂了昨夜那场刮了一夜的风。

但是意外还是在活动结束时发生了:天边竟然烧起来一片晚霞,更有一抹彩虹当空斜挂,不动声色。

(齐治平 2016-5-13-10:49)


冬日里的一束暖阳

还记得在临床工作的点点滴滴,还记得与病患的丝丝情意。细细回味,那时的一切全都凝结成了冬日里的一束暖阳,温暖着我继续前行。

2007年冬天一个上午,我们正穿梭在病房忙着给患者做治疗,一位脸冻得通红来的老人到了护士站。我们认识他,他是曾经在我们科住院的顾大爷。就在那一天,这位80多岁的老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蹬着三轮车专程从距我们医院近四十几里的皇城给我们送来了二斤冰糖。

  事情还得从那年秋天说起,那年秋天老人得了肠炎来我们科住院,康复出院后结账单据却被老鼠咬了,那时合作医疗每季度到乡镇去报销,没有了结账单据,老人没法报销就找到了我看看有啥补救的法子。我先把老人安顿在医生办公室,给老人倒上杯热水等着,我跑去住院处打了一份费用清单,又跑去医院办公室盖好单位公章,写了一份证明材料。我把这些材料交给老人,老人终于顺利报销了医药费,为了表示感谢,于是专程来送冰糖。老人那感激的话语,那满脸皱褶的笑容,那冰糖的情谊,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在工作中我们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多跑一点点路,多说几句话病人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2008年冬天,张大娘因为呼吸衰竭入院。当时张大娘病情危重,常规治疗效果不好,做了气管切开用上了呼吸机,大娘意识清楚,带着呼吸机活动受限,非常难受,一会想侧身,一会想平躺,一会想半坐卧位,当时我作为责任护士,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需求。每次都需反复调整支撑呼吸机管路的各种架子,既不能让管路的冷凝水倒流使患者呛咳引起窒息,又要使管路和患者的体位相适应,很累,很烦琐。但每次调整后患者脸上都会露出舒心的表情,我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大娘病情稳定后,脱机不好脱,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治疗,半个月后情况仍无改观,张大娘又回来了。回来后的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在那段时间,我对呼吸机应用和注意事项的认识水平又提高了很多,对呼吸机的规范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从心底对患者充满敬意,是她们促使我们不断成长,是她们让我们的技术得到提升,是她们让我们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她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路大爷因为脑梗塞,肢体活动不便,吞咽功能受限,不能说话,从烟台毓璜顶医院转来我院继续治疗,插着胃管进食,痰很深,常规方法吸痰根本无济于事。为了解除路大爷憋闷的问题,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放上口咽通道,把吸痰管插得深一点,刺激他咳嗽 ,然后再吸。每次通过这个方法都能吸引出很多痰,路大爷自然感觉舒服多了,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每次感觉憋闷时路大爷就找我,交班时还拉着我的手,指指他的口,意思是让我下班前帮他吸吸痰。后来几次住院他分到了别的组,一有机会还找我帮他吸痰。我深深地明白,患者的信任和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只有在工作中找方法提高技能解决患者的难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才能成长自己。

  

 “心不乏则身不累”。有人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这样的人生一定会像阳光般灿烂。现在我已经调到消毒供应室工作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与临床和手术室工作息息相关,我们是在用另一种工作方式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我们每天以积极的心态默默的劳作,与我们手中的每件器械谈心,也会令平凡的工作充满情趣与意义。我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岗位,更热爱我手中的每一件器械,它像我的生命一样得到了升华,得到了存在的价值。(供应室 吕允霞


第四版


《牡丹图》背后


前不久,外三病区的副护士长王杰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幅牡丹图。

原来,前一段时间,一位老大娘得病住院,王杰作为老大娘的“责任护士”每天为她护理,嘘寒问暖,尽心尽力,无微不至。老大娘和她的老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老大爷听说送女士牡丹花寓意非常好,自己又擅长,于是亲自为王杰副护士长画了一幅牡丹图,对王杰表示感谢。

然而王杰的例子并不是个例。齐都医院护理质量逐年稳步提升,从“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责任制”护理模式,从护士流水线工作到一个护士负责全程护理8-10个病人,每位患者住院期间都由固定的“责任护士”为其护理,护理质量提高催生的感人故事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护理部又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执行“危急值报告处置制度”,熟记危急值,主动介入医学干预措施,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医嘱。针对科室性质的不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急诊的护士要求熟练操作除颤仪,可以为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儿科护理人员要求遇到新生儿窒息时不用思考时间,可以马上进行有效抢救;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及时对病人实施抢救措施等等。这些作为考核标准不定期抽检。不仅如此,护理部还要求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熟悉应急预案,每月都会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抽查。与此同时,还会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护理查房,科室内部也会每月开展技能考核等等。

全院护理工作者们与王杰一样,规范的服务,辛勤的劳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一张张康复的笑脸,一声声真心的感谢,她们正用一言一行谱写护理优质服务的新形象。

由牡丹图装点得护理工作正绽放出更多、更鲜艳的美丽。(战晓萌)

“因为读书所以幸福”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个倡导读书的节日,也是反证反思“全民阅读”存在问题的机会。有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5年后的今天,希望情况已经有所好转。支持或者拉升全民阅读量的一定包括这么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医务人员。他(她)们的看家本领和人文情怀正是在书本和实践中反复淬炼濡润,正如患者此刻正在感受的那样。今天就让我们听听这类读者和书的故事。

嘉宾:马雯雯(外一病区护士长)、王秋兰(外二病区护士长)

主持人:齐治平


主持人:二位好。五一假期紧挨着读书节,这个五一假期是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点书还是塞在景点看人“后脑勺”?

马雯雯:我得带儿子出去在近处转转。儿子平时喜欢看书,假期得让他放松放松。

主持人:“动若脱兔,静如处子”,两种状态需要切换。“静”的功夫,读书可以涵养,您读过哪些书印象最深刻?

王秋兰:刚毕业那会儿,住单身宿舍,整天价就是看书。《狼图腾》《毛泽东诗词》《鲁迅散文集》都看。电视上演了一个电视剧,就马上买来书看,每个月发了工资,都得买几本书。

马雯雯:现在我更喜欢读文史类的书,比如《易中天评三国》《中华文明史》等。住单身宿舍时,大家都爱读书,一本书满宿舍传,最后传得连主人是谁都不知道了。

王秋兰:我的书不会传到最后找传没了主人。我会在书上写上名字,在拦腰在书脊书腹上画横线。有了这些记号,不论传到哪,打眼一看,“这书是我的。”

马雯雯:印象中,秋兰最“吝啬”。她的书看了得还,还不许弄折了弄皱了--她其实是爱书,爱惜书。

王秋兰:的确是喜欢书,直到现在过生日时,孩子还会送我书。我看过的书,包括课本,都是干干净净的。生怕弄脏了书,所以从不在书上写写画画,我会做笔记,要记的全写在笔记上。读每一本书都有笔记。

马雯雯:说到读书,我得给您推荐几个人,朱晓明--就是“俺孩他爸”、微信昵称叫“紫岫”的孙玲,妇科孙玲,还有保健部的仇海容,妇保科的张晓云……

王秋兰:还有护理部邢主任,以前护理部不是还有过读书倡议活动吗,倡议大家每年读几本书。

主持人:关于书、关于读书,伟人们的认识都很伟大,比如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王护您说。

王秋兰:我们都是读书“读出来”的。上护校前前后后得读书,在学校就参加自学考试,毕业两年就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还是读书。干了护士长,管理类书也得看,一直到现在,读书成就了我们的现在。

主持人:这是比较功利的动因,“书中自有黄金屋”嘛,不过当初可能也没想得这么功利吧马护?

马雯雯:读书使人沉静、理性,使人幸福。你看儒家讲究担当,道家讲究无为,可是担当与无为之间要找一个平衡点,把握一个“度”一味地强调担当或者强调无为都失之偏颇。凡事皆有一个“度”,守好这个“度”,人心平和,自然就幸福,幸福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主持人:前几天,和中医科王绍印主任聊天,了解到王主任这么一位“淄博名中医”了,每天还在读书,读《黄帝内经》,读中医经典。对我们医务工作者来说,阅读或许有更特殊的价值吧?

马雯雯:读书是一种学习,医务人员一生都得学习,技术得学,人文素养也需要在阅读中涵养。

王秋兰:以前听咱们妇科王延国主任讲课,王主任推荐过一本书,叫做《重生手记》,随后买了一本就看,关于肿瘤的治疗,书中的观点是“带瘤生存”,这种观点也会落实到我们工作中,就是更加关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人文关怀。这本书大家传着看,现在贾艳芳,贾护士长在看--我“吝啬”吗?

主持人:秋兰“非所与熙也”,还记着呢。现在电子读物日渐多起来,相应的阅读方式也随即发生了很大变化,快餐式的、碎片化不系统的“浅阅读”正成为一种阅读常态。二位对这一类读者群和阅读方式有什么话要说?

王秋兰:资讯类信息可以由电子读物获得,因为它及时便捷。非咨询类的,还得读纸质书,尤其是读经典,古人留给我们的那些精华典籍。

马雯雯:我不赞同。阅读不在乎哪一种形式、什么介质,我们读的是书里的知识,能够启迪智慧。“半部论语治天下”,管它刻在竹简上还是印在蜀素上还是显示微信上呢?对吧!

主持人:资源本身自有其价值,如何利用资源彰显着选择的价值。阅读资源空前丰厚的今天,选择考验着选择者的智慧。


编后:

访谈还未结束,两位嘉宾说“这些年,书尤其是专业外所谓闲书,看得的确不如以前多了,经过这么一说,回去还真得静下来,好好看点书了。”编者曰:“居家读好书书乃微观山水,出门看胜景景亦大笔文章。”




齐都医院院报第七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