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山东淄博临淄区大顺路123号
  • 电话:0533-7328008

医院动态

把爱延伸到院外

  • 2016/11/17

一次脑出血后,66岁的齐天中陷入了昏迷。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之后,稍有好转的他出院回家开始了漫长的康复。虽说暂且保住了命,可他和他的家庭却一下子陷入了窘境。

与他一样不幸的还有王风美老人。如今81岁的她因为脑梗塞,已经在床上躺了2年。

脑出血、脑梗塞在医学上统称脑卒中,这类疾病异常凶险,一旦发病,只有少部分患者侥幸活下来,就是这侥幸活下来的人中,十之七八还难免“残废”的厄运,比如,不能自主排尿,甚至吞咽功能丧失,不得不长期插着尿管排尿,依靠胃管进食。这对患者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质量无疑构成巨大影响。

单说留置胃管和尿管就是个不小的麻烦事。留置管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其日常维护繁琐但至关重要。一旦维护不好,比如胃管脱落,则无法进食;尿管脱落,或者尿中沉淀物堵塞尿管,尿液则不能正常排出,会造成尿潴留,继而导致肾积水,甚至导致出现尿毒症症状或者导致膀胱破裂。此外,预防感染,也是留置胃管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

别说,这可是个技术活,就说插胃管吧,管子自然必须得插到胃里面去的,可由于患者不会吞咽,插管时会厌软骨不能正常地遮住气管,胃管就有可能插到气管里。保证胃管插到胃里,人家医护人员自然有一套,还有一套验证办法:回抽胃液是个办法,拿耳朵听“气过水声”也是个办法;再说咋保证尿管别给堵了,堵了咋冲开等等,这些外行人还真干不来。

住院期间,这些工作当然一概由医护人员完成,患者陪护家属用不着操心,也没觉着这有多重要,可带着管子出院回家后,这就成了个事儿了:陪护家属不会摆弄,越不会摆弄越糟糕,三弄两弄,得,管子不是堵了就是掉了。没办法就得去医院,还得有辆车,能躺下的车才行,搬搬腾腾地,兴师动众,病情不太好的,还得动用救护车才放心。去一趟医院就这么麻烦,这样的麻烦还不是一次两次。尿管两周换一次,一年就得24次,这还不说管子意外脱落堵塞的情况。

可对齐天中和王风英来说,老人此时又是幸运的。就在家里,就在床上,用不着搬腾去医院,到时候,这胃管、尿管就给换了,遇到个意外情况,打个电话,医院就打发人上门来了。

齐天中老人家住齐都西门桥,隔三差五地,他之前住院时护理他的那些护士就会上门来,这回是薛娜,下一回是高世香,再一回换了冯志红,要么又是宫燕玲,人员不固定,也没办法固定,因为她们都还上着班,病房里也还都有需要她们照顾的患者,她们这“上门服务”全是利用下班后个人的休班时间,但无论谁来,老人留置管这事,不会耽误。

这不,9月19日,15:30,下午班后,家住城南的冯志红又一次径直去了城北的齐天中老人家中,老人的尿管堵了需要处理。一直工作到17:30,尿管被冲开,看着老人鼓起的小腹渐渐复原,一切收拾停当后,冯志红才放心地离开。此时,她一岁半的孩子正由婆婆带着,等着妈妈回家。

这是一次平平常常的上门服务,据齐都医院护理部邢金英主任统计,近半年来,这样的上门服务已经累计48人次。

在李红梅的印象中,早在2010年,当那位“渐冻人”从齐都医院内一病区出院后,她就开始上门为患者换尿管、指导家人用胃管鼻饲,前后跑了差不多两年,直到患者去世。

“患者住临园,我住闻韶,正好顺路,下了班回家时就顺便去看看。”李红梅说,“患者家属很感激我们,因为这项服务能切实为他们解决困难。有的会给我们塞红包,那的确是他们的一种感情。我们当然不受,顶多再坐下来,听他们拉拉家常时吃个水果,也就算是领情了。”

“我们可能会累一点,但确实能给患者带来方便,科室内主任和护士长对这件事情非常支持,有了坚强的后盾我们也很乐意去完成这项工作。能够帮助到患者自己也快乐。”冯志红说完又闪进重症监护室,她说重症监护室住了好几位重症患者,很忙。

(齐治平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