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山东淄博临淄区大顺路123号
  • 电话:0533-7328008

研究生教育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第71期)

  • 2014/06/27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
(2014年6月27日)
目 录
1、心脏病的关键遗传突变
2、催产素影响社交
3、大数据与生命科学
4、抗癌新思路,靶向干细胞的微环境
5、从长生不老药到禁食疗法
6、靶向多种癌症的药剂问世?
7、肝癌确诊的一般依据有哪些

1、心脏病的关键遗传突变
载脂蛋白C3(APOC3)能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而后者能导致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6月18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两项研究,均指出了APOC3基因的变异不仅能降低甘油三酯浓度,而且还能减少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在医学院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重点关注高密度脂蛋白,而不是甘油三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一位副教授Ethan Weiss表示,“但是研究表明,我们可能弄错了,甘油三酯也许更为重要。”

在第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规模超过110000人的研究,其中相比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参与者,498 位参与者的APOC3 基因发生了功能突变,他们中有40%为冠心病患者。

在另外一组参与者中,研究人员也发现39%的参与者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较低,22%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高,16%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

之前的研究认为HDL和甘油三酯都与心脏病有关,HDL越低甘油三酯就越高。人们一直认为低HDL是心脏病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而甘油三酯只起到次要的作用。但是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引起心脏病的不是低水平HDL而是高水平甘油三酯,而这颠覆了数十年的传统理论。

研究表明,APOC3上的4个突变能减弱APOC3的活性,突变携带者血液中的APOC3蛋白水平大约是正常水平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机体能够更快的清除甘油三酯,减少它们进入冠状动脉。进一步研究显示,与不携带这些突变的人相比,突变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低40%。

第二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则发现APOC3突变的参与者,有 44%循环系统中的甘油三酯减少了,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也降低了。“这些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作者表示,“因为这表明 APOC3就是针对减少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一种有效药物靶标。”

时至今日,科学家们还并不十分清楚心脏病背后的机理,也不清楚什么因素肯定能减少心脏病的发病几率。一位心脏病专家Robert Hegele(未参与该项研究)提出新的问题:“(甘油三酯)是单独发挥作用,还是与其它因素一道引发心脏病?”,另外减少甘油三酯的治疗,是否会影响APOC3 基因突变有关的患病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科学家们一直都希望能了解造成心脏病发生的基因机制,近期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譬如来自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UOHI)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一个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的神秘基因。

此前加拿大Ruddy血管遗传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初步将SPG7基因的一个变异,确定为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潜在因素,但是这个遗传变异在多个健康过程中发挥作用,令科学家们很难弄清它是如何影响心脏疾病的。

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发现该基因携带产生SPG7蛋白的指令。这个蛋白存在于线粒体中——产生细胞活动所需能量的小发电厂。SPG7的作用是帮助分解和回收线粒体内的其他受损蛋白质。SPG7需要一个伴侣蛋白来激活它本身和开始其分解过程。但是,在携带问题基因变异的人中,SPG7能够在某种情况下激活自身,导致自由基产量增加和更快的细胞分裂。这些因素可导致炎症和动脉粥状硬化。

2、催产素影响社交
当吸入被称作“爱情荷尔蒙”的催产素后,人们变得更容易相信别人,更具有合作精神且更慷慨大方。科学家已经证明,催产素是维系众多哺乳动物种群及其后代关系的关键化学成分。但是,催产素在与繁殖无关的社交领域是否也扮演着如此关键的角色呢?为了弄清这一点,一组日本科学家选取了16只超过1岁的宠物狗进行实验,让它们吸入催产素或盐水喷雾,之后让宠物狗重新回到主人身边。主人坐在另一间房里等待宠物狗,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狗吸入的是催产素还是盐水喷雾。
科学家告诉狗主人避免与宠物互动,无视狗的任何亲密行为,但吸入催产素的狗会坚持不懈地尝试得到主人的宠爱。统计分析表明,吸入催产素的狗会比吸入盐水喷雾的同类更频繁地对主人进行嗅、舔、抓等动作。此外,前者也会花费更多时间陪伴在主人身边,并时不时盯着主人的眼睛看,研究者将这一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催产素还能促使狗对同类更友好,这主要体现在它们会花更多时间与同类近距离相处。科学家指出,该研究说明催产素并不仅在哺乳动物的繁殖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它还对建立并维持亲密社交关系起到关键作用。即便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个体,甚至是来自不同种群的个体,催产素一样会产生效果。
3、大数据与生命科学

2014年6月13日,《科学》杂志刊载了一篇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技出版顾问Mike May撰写的一篇题为“Big Biological Impacts from Big Data”(DOI:10.1126/science.opms.p1400086)的文章。鉴于大数据作为目前的一个热点概念,本文对该文进行了编译。本文首先梳理了大数据所包含的三层含义,然后就这三层含义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基于基因组数据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很多机构都意识到利用大数据的前景。本文列举了一些机构已开发或正在研发的、用以分析大数据的方法或工具。例如,美国BioDatomics公司开发了比传统软件分析速度快100倍的BioDT软件;加拿大多伦多的ACD/Labs公司开发的计算系统在处理大数据时能够整合各种数据格式;加利福尼亚州的IBM Almaden研究中心开发的文本挖掘工具;汤森路透NuMedii公司基于大数据的药物再利用。大数据除了以上三个含义,本文还提及大数据还应包含“复杂性”,并列举了马萨诸塞州的GNS Healthcare公司基于数据的复杂性而开发的REFS分析平台。最终,本文认为所有致力于研发大数据的努力都应该落在使大数据能够促进未来生物学和医学发展的方向上来。

大数据是目前最热的概念之一,也是容易被曲解的概念。顾名思义,大数据意味着大量的数据,然而这只是从字面理解的含义。概括来看,大数据包括三层含义(3V):数据量大(volume of data),处理数据的速度快(velocity of processing the data),数据源多变(variability of data sources)。这是那些依赖大数据工具进行分析的信息的重要特征。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主任Keith Crandall表示,尽管生物学家花费大量精力收集数据,实际上,现在生物学面临的瓶颈在于大数据。例如,2002年8月,对第一个人完整基因组测序工作,集中了20个研究所的专家,利用这些研究所所配置的基础设施,经历13年,投入30亿美元获得了约30亿核苷酸序列。而目前,为某个人测序仅需要1000美元,每周产生320多个基因组。随着研究人员不断开发方法,处理大数据的量、速度和可变性方面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发分析信息的新方法。
生命科学的数据来源和形式多样,包括基因测序、分子通道、不同的人群等。如果研究人员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数据将转变成潜在的财富,即问题在于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信息。当下,相关领域期待那些能分析大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更好理解基础生命科学机制和将分析成果应用到人口健康上去的工具和技术的面市。
(1)“量”的持续增加

数十年前,制药公司就开始存储数据。位于美国波士顿默克公司研究实验室(Merck Research Labs)的副董事Keith Crandall表示,默克公司在组织成千上万病患参加的临床试验方面已经进展了好些年,并具有从数百万病患的相关记录中查出所需信息的能力。目前,该公司已经拥有新一代测序技术,每个样本就能产生兆兆位的数据。面对如此大数量级的数据,即使是大型制药公司也需要帮助。例如,来自瑞士罗氏公司的Bryn Roberts表示,罗氏公司一个世纪的研发数据量相比2011~2012年在测定成千上百个癌细胞株的单个大规模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前者只是后者两倍多一些而已。Roberts领衔的研究团队期望能从这些存储的数据中挖掘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因而,该团队与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PointCross公司进行合作,以构建一个可以灵活查找罗氏公司25年间相关数据的平台。这些数据,包括那些成千上万个复合物的信息,将利用当下以获得的知识来挖掘进而开发新药物。

为了处理大量的数据,一个生物学研究人员并不需要像公司一样需要一个专门的设备来处理产生的数据。例如,Life Technologies公司(目前是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一部分)的Ion个人化操作基因组测序仪(Ion Personal Genome Machine)。这一新设备能够在8个小时以内测序多达2 gigabases。因而可在研究人员的实验室操作。Life Technologies公司还有更大型的仪器,4小时以内测序可高达10 gigabases。

然而,对学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生命科学研究人员,新一代测序既提供了好处也带来了问题。正如Crandall所抱怨的那样,他们并不能有效研究如此多的基因组,除非开发的计算机系统能够满足分析大量数据的需求。基于这种现状,其领衔的团队与波士顿大学的医学助理教授W. Evan Johnson进行了合作,以开发分析新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而能够将DNA的gigabases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的千兆字节。该软件将DNA样本与参考基因组比较,以便确定病原体。Crandall表示,其每个样本存储的数据达20千兆字节,而这样的样本就有成千上万个,这样每个样本分析所产生的数据就相当多。

实际上,如此大数量的数据其实对于卫生保健来说其实十分有用,因为研究人员必须在设计其试验时充分考虑人群的多样性。来自剑桥大学的转化医学教授Chas Bountra表示,毕竟从50万人获得的结论比从10个人获得的结论要可靠有说服力得多。

也有研究人员期望看到在卫生保健方面基因组数据能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例如,遗传信息可揭示生物标志物,或某些疾病的指示物(某些分子只出现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英国牛津大学维康信托基金会人类遗传学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的基因组统计学教授Gil McVean教授表示,基因组学为人来了解疾病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基因组学可以为人类找到与某类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基于这一标志物进行靶向治疗。例如,正因为某个分子驱动某种癌症的进展,那么可以靶向这一分子进而治疗癌症。为了应用这一理念,McVean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李嘉诚(Li Ka Shing)捐献的3 300万美元正在剑桥大学创建Li Ka Shing健康信息和探索中心(Li Ka Shing Centr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nd Discovery)。该中心将成立一个大数据研究机构。McVean总结道,该中心将将分析数据过程和基因组研究结合在一起,这样他们将能够克服在收集大数据和分析大数据方面的一些难题。

(2)分析的高速性
第二个V,也就是velocity,意指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速度要高要快。研究人员需要高速处理以便分析大量增加的数据。
过去,分析基因相关数据存在瓶颈。马里兰州的BioDatomics董事Alan Taffel认为,传统的分析平台实际上约束了研究人员的产出(产能),因为这些平台使用起来困难且需要依赖生物信息学人员,因而相关工作执行效率低下,往往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来分析一个大型DNA。

鉴于此,BioDatomics公司开发了BioDT软件,其为分析基因组数据提供400多种工具。将这些工具整合成一个软件包,使得研究人员很容易使用,且适用任何台式电脑,且该软件还可以通过云存期。该软件相比传统系统处理信息流的速度快100倍以上,以前需要一天或一周的,现在只需要几分钟或几个小时。

有专家认为需要测序新工具。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电子计算工程系的副教授Jaroslaw Zola表示,根据数据存储方式、数据转换方式和数据分析方式,新一代测序技术需要新计算策略来处理来自各种渠道的数据。这意味着需要生物研究人员必须学习使用前沿计算机技术。然而,Zola认为应该对信息技术人员施加压力,促使他们开发出让领域专家很容易掌握的方法,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隐藏掉算法、软件和硬件体系结构的复杂性。目前,Zola领衔的团队正致力于此,研发新型算法。

(3)多变性
其一,生物学实验室往往有多种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是以某种文档形式存在。所以,加拿大多伦多的ACD/Labs公司开发的计算系统在处理大数据时能够整合各种数据格式。ACD/Labs的全球战略主管(director of global strategy)表示,该系统能够支持各种设备产生的150多种文档格式,这就有利于把多种数据汇集到同一个环境中,例如汇聚到其开发的Spectrus数据库中。该数据库可以通过客户端或网页访问。

生物学大数据还体现新型可变性, 。例如,德国Definiens的研究人员分析的组织表型组学(tissue phenomics),也就是一个组织或器官样本构造相关的信息,包括细胞大小、形状,吸收的染色剂,细胞相互联系的物质等。这些数据可以在多个研究中应用,例如追踪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特征变化的研究,测定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或测量药物对某些器官/组织的细胞的影响等。

结构化数据,例如数据表格,并不能揭示所有信息,比方药物处理过程或生物学过程。实际上,生活着的有机体是以一种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有成千上万种方式去描述生物过程。默克的Johnson认为有点像期刊文本文档,很难从文献中挖掘数据。

加利福尼亚州的IBM Almaden研究中心(IBM’s Almaden Research Center)的分析专家和研究人员Ying Chen领衔的团队数年来都致力于开发文本挖掘工具,目前他们正在使用的是“加速药物发现的解决方案”(accelerated drugdiscovery solution)。这一平台集合了专利、科学文献、基础化学和生物学知识(如化学物质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等),有1 600多万中化合物结构,近乎7 000种疾病的相关信息。利用这一系统,研究人员从中能够寻找可能对治疗某种疾病有用的化合物。

其他一些公司致力于挖掘现有资源,以发现疾病的生物学机制,基于此来研究治疗疾病的方法。汤森路透位于硅谷的NuMedii公司,致力于寻找现有药物的新用途,又称之为药物再利用(drug repurposing)。NuMedii的首席科学家Craig Webb表示,使用基因组数据库,整合各种知识来源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快速发现药物的新用途。之后,该公司根据该药物的原有用途中的安全性来设计临床试验,这样研发药物的速度快而且成本低。Webb描述了该公司的一个项目:研究人员从2 500多种卵巢癌样本中搜集基因表达数据,再结合数种计算机算法来预测现有药物是否具有治疗卵巢癌或治疗某种分子亚型卵巢癌的潜力。

(4)复杂性
诺华公司的生物医学研究所(Novarti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NIBR)的信息系统的执行主任Stephen Cleaver在三V的基础上还加了个复杂性(complexity)。他认为制药公司的科研人员通过某些病患个体,到某些病患群再到整合所掌握的各种数据分析数据,这一过程很复杂。在卫生保健领域,大数据分析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因为要联合各种类型的信息,例如基因组数据、蛋白组数据、细胞信号传导、临床研究,甚至需要结合环境科学的研究数据。

联合这些数据获得的结果可能将产生全新治疗疾病的方法。马萨诸塞州的GNS Healthcare创始人之一Iya Khalil表示,促进人类对疾病机制的理解,取决于如何体现这些数据的价值,如何从这些数据获得启示。Khalil领衔的研究团队联合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数学运算、计算机算法和超级计算机来探索疾病背后隐藏着的种种机制,并跟踪病患可能对哪些治疗有特殊响应。而GNS Healthcare所依赖的分析平台称为REFS,其具有被逆转(reverse)和模拟(simulation)的功能。也就是说,该软件可以使某些疾病的一些过程逆转(reverse),从而逆向构建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分子网络;基于这一网络信息,模拟一些可以作用于这些通道的化合物,从而了解相关过程的发展方向。除了卫生保健,REFS还可以应用到基础生物学。例如Khalil领衔的研究团队使用这一技术制作了一个细胞复制循环分子模型。

对于Khalil和其他研究人员而言,所有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推动科学向前发展。NIBR Cleaver认为使用先进数据挖掘方法非常前沿,但是必须对新一代科学假设有建设性,也就是说利用今天的大数据能改变明天的生物学和医学。

4、抗癌新思路,靶向干细胞的微环境

由西班牙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的Simón Méndez–Ferrer博士领导的干细胞生理病理学研究小组,发现了针对某些类型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新治疗靶点,对于我们而言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该研究小组证实,可通过靶向控制造血干细胞(HSCs)的微环境来治疗一组称之为骨髓增生性肿瘤的疾病,其中最为普遍的疾病包括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及非典型性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发表在6月22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证实了这些骨髓增生性的肿瘤只会出现在维持和控制造血干细胞的微环境受损之后。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分化为各种血细胞前体细胞,最终生成各种血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种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也可以说它是一切血细胞(其中大多数是免疫细胞)的原始细胞。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增殖为不同的血细胞系,并进一步生成血细胞(延伸阅读:Cell发布细胞重编程重大突破 )。由于当前对于这些疾病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靶向这一微环境成为了治疗这些疾病的一条新途径。

大多数的骨髓增生性肿瘤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都具有一个常见的获得性JAK2基因突变,其使得这一酶组成性的激活,导致了失控性的细胞扩增。在以往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证实受到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骨髓nestin+间充质干细胞(MSCs)调控了正常造血干细胞。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发现在造血干细胞表达人类JAK2(V617F)突变的患者和小鼠骨髓中,交感神经纤维、雪旺细胞和nestin+间充质干细胞均减少。突变造血干细胞生成IL-1β触发了骨髓神经损伤和雪旺细胞死亡。这一调控回路遭到破坏是骨髓增生性肿瘤发病的必要条件。

“在正常情况下,这一微环境能够控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这些细胞发生特异的遗传突变会造成对这一微环境的炎症性损伤,使得这种调控出现故障。我们的研究工作证实,通过采用一些治疗方法来靶向这一微环境,就可以阻止或是逆转这种损伤,”Méndez-Ferrer博士说。

该研究小组证实了一种可能的新疗法的效力。该治疗方法涉及到创新性地利用临床上已获得批准针对其他疾病的疗法。作者们称:“它应该不会有副作用。”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已在动物中进行了测试,并获得了资金支持展开一项多中心参与的II期临床实验。研究的第一作者Lorena Arranz说:“这一研究具有非常强大的转化和临床潜力。当前骨髓增生性肿瘤的一些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即旨在阻止血栓形成和致命性的心血管事件。”

骨髓移植是当前唯一可获得的真正治愈方法,但其并不适合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这使得鉴别出新的治疗靶点来开发出有效的疗法变得非常重要,”研究人员说。

5、从长生不老药到禁食疗法

近期《Cell》杂志刊文仔细分析了近年来出现的能延长生命,对抗衰老的药物和方法,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阐述这一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新成果。这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低热量饮食和身体锻炼能促进健康,改善衰老状况,还有一些药理性的策略能被用于对抗衰老。但是令科学家们感到惊讶的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干预方法集中在少量细胞进程中,尤其是营养信号转导、线粒体效率、蛋白质平衡和自噬。

长寿基因sirtuin
一直以来Sirtuin蛋白家族都是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焦点,尤其是SIRT1这一成员,有人甚至将其编码基因称为“长寿基因”。很多护肤品公司宣称,抗衰老产品内添加的白藜芦醇能激活SIRT1,在2008年葛兰素史克公司还花了七亿多美元购买了专注于SIRT1药物开发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但是一些科学家也提出了异议,比如2011年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老龄化研究所David Gems领导的研究组就指出,以前实验中出现的动物寿命的增加实际上与Sirtuin无关。当时研究人员表示过度表达一种名为sir-2.1的sirtuin基因的线虫存在问题。研究人员发现,当它们与普通线虫交配后,那些报道中提及的延长寿命的情况消失了。

还有研究表明在sirtuin反应过程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向烟酰胺的转化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增加具有意想不到的强烈作用。这也就是说sirtuin发生反应后的副产物在秀丽隐杆线虫老化中起着直接作用。sirtuin反应的这一重要方面可能被人忽视,如果在细胞或者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直接加入烟酰胺或其后续产物1-甲基烟酰胺,那么便不再需要sirtuin了。最近,5月份,来自Norris Cott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这一基因的另外一种作用:在某些白血病中联合Sirtuin1阻断药物和MLL1阻断药物既可以保护生成正常血液的干细胞,同时也可以杀死白血病细胞,这令人感到惊讶。

禁食与衰老
禁食在抗衰老方面的作用,一直以来都被科学家们认可,但是2012年的一项研究重新确定了这种作用的方式,美国老年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总体而言,在实验室的猴子的寿命比野外要长,节食的猴子血液中甘油三酯(影响心血管疾患的风险)也比较低。但是在分析长寿状况中却发现,节食处理的猴子没有表现出比对照组猴子更长寿的迹象。也就是说,限制热量摄入,虽然能促进猴子的健康,但是却无法延长它们的寿命。

这项研究引发了业内的颇多关注,但是并没有阻断这一研究领域的脚步,国内的学者赵立平教授也发表文章,指出通过低热量饮食在我们的肠道中建立适当的微生物类型,能促进长寿。而研究人员还发现禁食似乎能够降低生长因子(一种与癌症和糖尿病有关的激素)水平,同时减少血液中的有害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此外,与疾病有关的破坏性分子自由基也会得到抑制,炎症也能得到缓解,甚至能够保护大脑。2011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通过在8周内让一些超重人群的热量摄入量控制在800卡,他们成功“逆转”了这些超重人群的糖尿病。

但是英国饮食协会也警告称,经常禁食可提高骨质疏松症和不育风险。而且目前很多科学家仍不清楚禁食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而近期一项最新研究还表明,周期性的长时间禁食不仅对免疫系统损伤(化疗的主要副作用)有保护作用,而且还能诱导免疫系统再生,令休眠的干细胞开始更新。

长时间禁食会迫使机体使用储存起来的葡萄糖、脂肪和酮类,同时分解大量的白细胞。这就像是飞机在抛掉过于沉重的货物。禁食过程中的白细胞去除现象,会改变一些重要的因子,诱导干细胞再生出新的免疫细胞。例如,长期禁食会使PKA酶减少。

6、靶向多种癌症的药剂问世?

来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Carbone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新类型的肿瘤靶向药物,该药物能够寻找和发现数十个实体肿瘤,甚至能够找到那些抵抗当前治疗的脑癌干细胞。更重要的是,动物实验和前期临床实验显示,这种药物Alkylphosphocholine(APC)分子能够针对癌症细胞释放两种类型的“弹药(payloads)”,分别是放射性或荧光成像标记,以及结合的放射性药物,用来杀死癌细胞。该研究成果6月11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APC靶向平台是一种合成的分子化合物,该化合物利用乳腺癌、肺癌、脑癌、黑色素瘤中的共同弱点——癌症细胞缺乏代谢磷脂醚的酶。磷脂醚是一种细胞膜组分,正常细胞上,该物质能够被轻易清除。当通过静脉注射APC,该药物通过全身攻击癌细胞膜的活动。癌症细胞获取APC之后,成像或治疗药物在该分子平台上开始作用并维持数天到数周,因此能够直接观察癌细胞成像和疗效。APC类似物能够标记57种不同癌症中的55种。这个大项目研究处于多个阶段,包括在感染人类和啮齿动物癌症的啮齿动物以及患有多种不同癌症的(例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和成胶质细胞瘤)病患身上上测试。例如,在针对glioma(一种脑癌,目前的治疗方案容易发生癌症的复发)的临床实验显示该方法比当前的成像技术更好,因为目前的标准临床MR、PET成像可能带来假阳性结果。

威斯康辛大学医学和公共健康学院John S. Kuo副教授表示,该药物是一种广泛的癌症靶向药物,多种不同的癌症都已经被证明对该药物有阳性反应,APC类似物还在某种情况下揭示其他的癌症部位。

7、肝癌确诊的一般依据有哪些

肝癌不仅仅发生在肝病患者身上,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患病的可能,所以该病的发生是大家应当共同关注的,所以一定要重视肝癌的日常护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患肝癌疾病是非常难治疗的。

肝癌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诊断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确定肿瘤的性质,仍然主要依赖病理学诊断。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最准确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它是直接取下病灶组织块制成切片,放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确定肿瘤的性质。

病理学通常分为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两大部分。病理学诊断不仅可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其预后,更重要的是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但病理诊断也有局限性。因其活检标本、巨体取材和切片检查均属抽样检查,最终在光线镜下见到的仅是病变的极小部分,有时不能代替整个病变。另外病理诊断是否可靠也与病理标本的选取有关。有时也有假阴情性的结果。对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者,应及时复查病理诊断,若病理诊断确切无误,可考虑病理标本的选取是否得当。必要时重新取材,做再次病理诊断。以免造成误诊,贻误治病时机。

脂肪肝之所以发展成肝硬化,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肝细胞内脂肪长期堆积,使其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的代谢受到影响,造成肝细胞大量肿胀、炎症浸润及变性坏死,最终会导致肝脏有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

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纤维化的发病率为25%,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约1.5%~8.0%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

在谈到脂肪肝与肝癌的关系时,脂肪肝是各种肝毒性损伤的早期表现,脂肪肝疾患本身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直接关系,脂肪肝不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但是,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既是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也是肝癌的发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对肝癌的发生有一个助动因素,可增加癌变的几率。在肝炎病毒感染低发国家,长期嗜酒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因素,约2%~3%的慢性嗜酒者通过酒精性肝硬化发展为肝癌。在我国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者几乎都伴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的感染,而嗜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存者肝癌的发生率高,发病年龄提前,预期寿命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患肝癌疾病是非常难治疗的,肝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相信有很多人都对肝癌这种疾病不是非常了解,那么,肝癌晚期患者延长生命的方法是什么?

一、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其任务相当艰巨,参与机体的各种消化代谢、吸收利用活动。一旦肝功能异常会出现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射等一系列紊乱。大部分肝癌病人均死于肝功能衰竭或因肝功能异常导致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中药治疗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恢复保护肝脏,重点不着眼于瘤体而在于症状的改善。症状好转,瘤体自然稳定或缩小。

二、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
大部分肝癌病人脾功能亢进是肝癌病人最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引起造血机制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加上门脉高压,致使胃底静脉高度曲张,极易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肝功异常还会出现蛋白合成不足,出现低蛋白,引起大量腹水。肿瘤压迫还会出现胆汁排泄障碍,引起黄疸等。

总的来说,肝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因人而异,患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有治疗方法是否得当都是一些影响因素,患者不要被困于肝癌晚期能活多久这个问题而影响治疗,肝癌晚期到底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患者都不一定有确切的答案,尽快接受正规的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患肝癌疾病是非常难治疗的,肝癌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相信有很多人都对肝癌这种疾病不是非常了解,那么,哪些人比较容易患肝癌?
中老年人: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

男性:患肝癌的男性病人明显地多于女性。
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肝癌为什么以男性为高危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乙肝病人:流行病学统计表明,乙肝流行的地区往往也是肝癌的高发地区,患过乙肝的人确实比没有患过乙肝的人患肝癌的机会要多,这种危险性高达10.7倍之多。有学者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引发肝癌的途径,是由于先有乙型肝炎病毒酿成肝炎,肝炎又导致肝硬变,使肝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继而发展成肝癌;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慢性肝炎可以不经过肝硬变阶段而直接导致肝癌的发生。但他们不同的观点中有一点是一致的,即: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人类肝癌发病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启动因素。
饮食不洁者:长期进食霉变食物、食含亚硝酸盐食物以及食物中微量元素硒的缺乏也是促发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明确其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同时它也是肝癌的辅助病因之一。亚硝酸盐存在于自然界的很多食物中,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大约是4毫克/公斤,豆类更高,可以达到10毫克/公斤。亚硝酸的盐是不会蓄积在体内的,它可以通过尿液排出,日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大量的亚硝酸盐对能人体产生很大危害,它可以转变成亚硝胺类物质,这类物质有明确的致癌作用。

嗜烟酒者:有酗酒嗜好者,肝硬化的发病率很高,而肝硬化和肝癌的关系又非常深切。如果再加大量吸烟,就会加快、加重肝硬化的形成,促进肝癌的发生。
严格地讲,饮酒不是患病的直接原因,但饮酒是致癌物的助手或推销员,能促进致癌物的致癌作用,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另外,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发生的易感性。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分析,专家认为肝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肝癌诱发因素1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2~100倍;在肝癌的高发地区,约20%的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关文章: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病因及症状介绍 )

肝癌诱发因素2 黄曲霉毒素(AFT):以黄曲霉素B为最重要的致癌物质。适宜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生长繁殖,尤其是夏季的霉变食物及谷物、饲料等,最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含此毒素的食物可诱发肝癌。

肝癌诱发因素3 水源污染:饮用水质的严重污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污染的沟水,其次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没有自来水设施的乡村,应提倡饮用井水。

肝癌诱发因素4 化学致癌物质:能引起肝癌的化学物质以N-亚硝基化合物为主,如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等。此外,农药、酒精、黄樟素等亦均能诱发肝癌。

肝癌诱发因素5 其他因素:营养过剩(大量营养素)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A、B1缺乏)、血色病、寄生虫感染及遗传等,也是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

肝癌诱发因素6 免疫状态: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现已证明,甲胎蛋白(AFP)就能抑制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肝癌诱发因素7 基因突变:近年来,还有人认为,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此外,肝癌的发生还与非血蛋白的核蛋白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失常,以及细胞内外因素如环核苷酸、激素、多肽、生长因子及多胺等有关。
肿瘤发生的病因很多,肿瘤种类不同,病因也有所不同,希望上面的介绍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并且患者能尽快治疗完善。患者应注意日常的休息,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也可参加适当的运动,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