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山东淄博临淄区大顺路123号
  • 电话:0533-7328008

研究生教育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第68期)

  • 2014/06/24

最新医学科研信息
(2014年6月24日)
目 录
1、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获300万美元“豪华版诺贝尔奖”
2、科学家发现镇痛新靶点
3、科学家发现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
4、乳腺癌发病相关因素
5、心脏病的关键遗传突变








1、华裔数学家陶哲轩获300万美元“豪华版诺贝尔奖”
被喻为“豪华版诺贝尔奖”的“科学突破奖”首度颁发了奖金高达300万美元的数学奖;五名欧美学者获奖,其中一位是华裔。
报道说,2013年启动的生命科学突破奖旨在鼓励从事基础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让他们能像“摇滚明星”一样得到世人赢得的认知。大奖赞助人之一尤里•米尔纳指出,在1950年代,《时代》杂志封面人物除政治家外,还会有像爱因斯坦这样等对人类贡献巨大的科学家,而当今世界充斥新闻的只是为大众提供娱乐服务的球星和歌手。
大奖评委方面表示,颁发世界上“金额最大科学奖”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科学研究领域,让科学家变成高知名度的明星。
获奖者之一,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尖端研究所工作的英国数学家理查德•泰勒告诉说:“科学长期被不公正地认为无聊和无趣,希望大奖能改变人们的成见。”泰勒还表示,包括数学在内的很多科学研究其实都是要依靠集体努力的,因此很可能会把部分奖金投入到研究领域或与同仁们分享。
其他四名获奖者分别是英国伦敦帝国理工的西蒙•唐纳森,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的马克西姆•康瑟维奇,美国哈佛大学的杰克布•卢瑞,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籍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教授。
奖项赞助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创建人马云和夫人,俄罗斯著名投资人尤里•米尔纳,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夫妇,脸书联合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夫妇,以及苹果公司董事长亚瑟•莱文森等知名实业家。(
2、科学家发现镇痛新靶点
头痛、牙痛、腰背痛、炎症痛、神经源性痛……每一种慢性疼痛都能将人折磨到“痛不欲生”,现有镇痛手段却不多。上海交大一科研团队近日宣布,首次发现脊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可产生有效镇痛作用,成为治疗慢性疼痛的新潜在性镇痛靶点分子。该成果发表于当期国际神经科学权威性杂志《神经科学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王永祥教授在上月底郑州召开的全国麻醉药理学术大会上,首次报告了其科研团队取得的新研究成果。他们在研究糖尿病治疗时偶然发现,对大鼠脊髓鞘内注射胰高血糖素样肽—1结合受体激动剂时,能有效抑制福尔马林持续性疼痛,抑制率约为80%。这一神奇效果在随后进行的骨癌、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实验中也得到验证。对大骨癌引起的机械性疼痛抑制率约为60%,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产生的疼痛最大抑制率达90%。对急性疼痛则无明显影响。
据介绍,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急慢性疼痛镇痛药物是吗啡,其长期使用可产生许多不良反应,且易产生药物耐受,限制了其长期使用。王永祥团队所寻找到的镇痛新靶点,不会随着使用剂量和天数的增加而产生耐受和吗啡交叉耐受,从而可长期给药,这对研发新型抗慢性疼痛药物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王永祥教授表示,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不久的将来,有望催生一批安全有效、无耐受性、方便使用的新型抗慢性疼痛药物,从而有助于解决治疗慢性疼痛这一全球极大挑战性难题。
3、科学家发现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
由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涂长春领衔的联合课题组,在云南蝙蝠体内检测出了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经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抗原性分析表明,该病毒具备感染人的能力,推断其很可能是SARS病毒的祖先或“亲属”,为理清SARS来源提供了重要数据。这一蝙蝠病毒方面的最新发现近日在线发表在了国际核心学术期刊《病毒学杂志》上。
涂长春介绍,蝙蝠是自然界携带病毒最多的野生动物,目前已发现130多种,著名的有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冠状病毒等。SARS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虽然科学界近年来在蝙蝠身上发现了多种类型的冠状病毒,并逐步认定蝙蝠就是SARS样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但始终没有找到人际传播的证据,及其在病毒基因结构上的显著差异。2012年,中东地区报告了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东呼吸道综合征,临床表现类似SARS,再次引起人们对SARS的恐慌情绪。
涂长春课题组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病毒分离鉴定方法,首次对我国云南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生态学本底做了全面调查。他们在蝙蝠体内发现的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对“SARS来源蝙蝠”之说提供了直接的支撑。不过,由于冠状病毒存在高突变率和高频率的基因重组,我国仍将对其进行重点监测。
此外,课题组还首次从云南蝙蝠体内发现了新型肝炎病毒,并将其命名为蝙蝠肝炎病毒,进而阐明了这一新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并在国际上首次分离了两种新的蝙蝠轮状病毒,测定了它们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发现该地区的蝙蝠轮状病毒可能是造成个别东南亚国家儿童腹泻的病原体的祖先。
4、乳腺癌发病相关因素(科普)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发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若干因素有关。
1.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一倍。
2.遗传因素,有研究发现,母亲在绝经前曾患双侧乳腺癌的妇女,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一般妇女的9倍,而且乳腺癌病人的第二代出现乳腺癌的平均年龄约比一般人低10岁左右。姐妹当中有人患乳腺癌的女性,自身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为常人的3倍。但需要强调的是,乳腺癌并不是疾病的直接遗传。
3.生育对乳腺有保护作用,但仅指在30岁以前有足月产者。
4.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哺乳对乳腺也有保护作用
5.不健康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习惯,结果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6.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接受过胸部放疗的,长大后患乳腺癌的危险也增加。
7.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女性白领坐多动少,缺乏锻炼
8.精神抑郁和过度紧张,据调查,性格内向,精神长期抑郁,早期生活不幸福,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9.都市年轻女性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容易导致情绪上的不稳定。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加在一起,会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10.含雌激素相关药品或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等)的不当使用
11.环境污染、农药致癌物质等。
5、心脏病的关键遗传突变
—多项研究指出,遗传突变会导致一种生成甘油三酯的蛋白表达量减少,这能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患病风险。载脂蛋白C3(APOC3)能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而后者能导致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6月18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的两项研究,均指出了APOC3基因的变异不仅能降低甘油三酯浓度,而且还能减少心脏疾病的患病风险。
“在医学院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要重点关注高密度脂蛋白,而不是甘油三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的一位副教授Ethan Weiss表示,“但是研究表明,我们可能弄错了,甘油三酯也许更为重要。”
在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规模超过110000人的研究,其中相比于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参与者,498 位参与者的APOC3 基因发生了功能突变,他们中有40%为冠心病患者。
在另外一组参与者中,研究人员也发现39%的参与者血浆中甘油三酯水平较低,22%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高,16%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
之前的研究认为HDL和甘油三酯都与心脏病有关,HDL越低甘油三酯就越高。人们一直认为低HDL是心脏病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而甘油三酯只起到次要的作用。但是这项研究告诉我们引起心脏病的不是低水平HDL而是高水平甘油三酯,而这颠覆了数十年的传统理论。
研究表明,APOC3上的4个突变能减弱APOC3的活性,突变携带者血液中的APOC3蛋白水平大约是正常水平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机体能够更快的清除甘油三酯,减少它们进入冠状动脉。进一步研究显示,与不携带这些突变的人相比,突变携带者患冠心病的风险低40%。
另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则发现APOC3突变的参与者,有 44%循环系统中的甘油三酯减少了,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也降低了。“这些结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作者表示,“因为这表明 APOC3就是针对减少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的一种有效药物靶标。”
时至今日,科学家们还并不十分清楚心脏病背后的机理,也不清楚什么因素肯定能减少心脏病的发病几率。一位心脏病专家Robert Hegele(未参与该项研究)提出新的问题:“(甘油三酯)是单独发挥作用,还是与其它因素一道引发心脏病?”,另外减少甘油三酯的治疗,是否会影响APOC3 基因突变有关的患病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科学家们一直都希望能了解造成心脏病发生的基因机制,近期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譬如来自渥太华大学心脏研究所(UOHI)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了一个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的神秘基因。
此前加拿大Ruddy血管遗传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初步将SPG7基因的一个变异,确定为引起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潜在因素,但是这个遗传变异在多个健康过程中发挥作用,令科学家们很难弄清它是如何影响心脏疾病的。
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发现该基因携带产生SPG7蛋白的指令。这个蛋白存在于线粒体中——产生细胞活动所需能量的小发电厂。SPG7的作用是帮助分解和回收线粒体内的其他受损蛋白质。SPG7需要一个伴侣蛋白来激活它本身和开始其分解过程。但是,在携带问题基因变异的人中,SPG7能够在某种情况下激活自身,导致自由基产量增加和更快的细胞分裂。这些因素可导致炎症和动脉粥状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