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址:山东淄博临淄区大顺路123号
  • 电话:0533-7328008

医院院报

齐都医院院报第三十六期

  • 2011/07/13

  

齐都医院院报第三十六期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白衣天使亮歌喉,唱响红歌颂党恩

齐都医院代表全区卫生系统参加“纪念建党90周年”演唱会

九秩岁月何峥嵘,神州无处不飞歌。 6月30日晚,由中共临淄区委、临淄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建党90周年‘唱响红歌献给党’大型演唱会”在人民广场举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在广场的夜空中回荡,抒发着对党的深情厚谊;一曲曲耳熟能详的旋律,在人们的心底里流淌,表达着对祖国的美好祝愿。齐都医院百人合唱团代表全区卫生系统参加演出,精彩演绎《天路》和《走向复兴》两首歌曲,借以表达白衣天使颂党恩、跟党走的壮志豪情。演员们庄严、激越、深情的演唱博得现场阵阵喝彩。


齐都医院主办召开“山东省乳腺疾病诊疗新进展高峰论坛”

由齐都医院主办的“山东省乳腺疾病诊疗新进展高峰论坛”6月24日至26日在淄博万豪大酒店召开,来自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全省各地市60多家医院的260多名乳腺疾病诊疗专家齐聚论坛,围绕乳腺疾病诊疗新进展,以病例讨论、讲座、手术录像演示等形式与学界代表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大会主席、山东省肿瘤医院左文述教授在闭幕式上对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对齐都医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对论坛的未来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论坛在此基础上,创出淄博的品牌、山东的品牌。


“您只须打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们来做”

------医院后勤保障“110”郑重承诺,踏实服务

为了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 6月21日,医院后勤保障专线电话“8110”开通。该电话由专人负责,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专为临床各科室提供后勤保障。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林兴凤教授来院传经送宝

为了进一步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服务质量,7月9日,医院特邀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林兴凤教授来院传经送宝。

据悉,山大二院是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联系医院,是2010年山东省唯一一家护理专业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其优质的护理服务曾多次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先进集体、护士岗位技能竞赛金奖等表彰。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自去年在我院试启动以来,全院护理人员,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不断取得显著成效,此次林教授的授课将进一步促进医院这一活动的开展。


院周格言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工作就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唐华山

3.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山腰的风景。------胡大平


做个顶天立地的急诊人


急诊医学的发展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发展急诊医学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也是我们这代急诊人不能逃避的责任和使命。

没有一个学科像急诊这样纷繁复杂、辛苦劳累、充满变数与挑战,患者无规律,生活无规律,下一刻也不知是意外还是奇迹。生离死别,悲喜交加,每天都有催人泪下、充满悬念和感人肺腑的电视剧上映。历经大喜大悲之后,也使得在这里工作的医护人员有了局外人难以触及的尘世感悟和哲学思考,使这一团队形成了独特的急诊文化,也凝聚出饱含智慧责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和团结奋进的急诊力量和职业精神。

没有一个群体像急诊科医护人员这样辛劳而不被理解和尊重,无论在炎热的夏日,人们在享受着暑假的欢乐时光;还是在寒冷的冬日,人们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生命出现危机的时候,他们是第一个到达生命垂危患者身边的人,他们从死亡线上夺回了多少生命,使多少家庭享受天伦之乐,已经无法统计。春夏秋冬,寒暑往来,留下了一身疲惫,洒下了一路汗水,换来患者的安康,赢得抢救成功的希望。虽然他们无暇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却让更多的患者看到每天升起的太阳,虽然没有掌声,没有鲜花,可是动人的微笑已写在患者的脸上。

他们是默默无闻工作、不求回报的人。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脸,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忙碌的背影。他们不因为没人喝彩、鼓励而自弃,而是在寂无声息中创造出非凡业绩。他们是中国医学界的脊梁,是有信仰、有精神追求,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群英。我为是他们中的一员而骄傲,我要大声高喊:我自豪,我是急人。

(急诊科主任 冯东昕)


专家档案

冯东昕, 齐都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分会委员,潍坊医学院特聘副教授,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会委员,淄博市医师协会急救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淄博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技术库成员,临淄区人民政府特聘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

1980年毕业,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期间在三级医院工作20余年,曾到上海交大附属瑞金医院、军事医科院附属第七医院进修学习。

自1988年从事急诊急救工作以来,先后开展了急性心梗院前溶栓治疗,大剂量氯磷定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的呼吸肌麻痹,以及反复洗胃抢救急性有机农药中毒,早期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长托宁治疗内脏绞痛等新业务,发表省级论文10多篇,国家级论文20多篇。在2001年“三下乡”活动中荣获山东省“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2002年被评为淄博市行业作风建设标兵,多次年终考核为优秀。


了解脉搏 预防中风


“急诊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潜在房颤引发的中风,而这本可以通过预防避免。”专家呼吁,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用抗凝疗法,减少由此带来的家庭负担和国民经济负担。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房颤患者的心跳速率可达120—150次/分,而正常的心跳则在60—100次/分。在“全球预防中风行动”专家组发布的《如何避免亚太地区中风危机》的报告中显示,中国是房颤第一患病大国,目前约有800万人罹患房颤。中国目前的房颤患病率约为770人/10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脏病等诱发疾病存活率的提高,由房颤引发的中风逐渐成为普遍的健康问题。

据介绍,目前,我国有超过150万人死于中风,死亡率达138.4人/10万,已经超过癌症的死亡率。而且,房颤将中风风险提高了5倍,缺血性中风中,有15%到20%是源于房颤。而且房颤引发的中风相比其他原因引发的中风,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导致更严重的残疾,住院时间更久,而且首次发作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50%,约为非房颤患者的两倍。

房颤患者的心房快速且无规律地跳动,导致心房中的血液不能完全泵出,从而形成淤滞,产生微小的血凝块(血栓)。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向脑部,堵塞脑部血管,最终引起缺血性中风。房颤的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痛或不适、气短、头晕、昏厥等,但是还有许多房颤患者,没有症状或无明显的、特异性的症状。由于房颤的症状通常不太明显或具体,许多房颤患者通常在中风后才会诊断出房颤。

其实,一个简单且便宜的程序,如常规诊脉,随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往往能够在提高诊断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的预防,重视早期的诊疗环节,提高医生对房颤的管理意识,有助于降低房颤所致中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专家提醒,房颤最简单、最容易识别的体征就是无规律的脉搏,公众也可以通过关注自己及家人的脉搏,尽早发现危险因素。

(本报记者)


“我一定要当一名合格的急诊医生”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第一线,而危重病人一般有急、重、杂、难的特点,因此,急诊工作要求医护人员主动性强、时间性强、反应敏捷。

这些,对于有着十几年急诊急救工作经验的李万广来说再清楚不过了。也许正是因为急诊急救工作的这份挑战性吸引了他,让他情有独钟,欲罢不能。

刚入院时,医院领导首先征求他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到急诊科工作。李万广回答的第一句话就是:“行,在急诊科,我一定争取当一名合格的急诊医生!”

就在李万广医师到急诊科上班的第一天,救护车接来了一个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的病人。时间就是生命,李万广医师迅速投入抢救,气管插管、电除颤、心外按压……,他顺利完成了一系列抢救动作,病人在他的抢救下终于苏醒了。

不一会儿,李万广医师又接到的一个急救信息:“某工厂一位工人心脏骤停”,他立即出诊,经现场抢救两小时后,那位工人的心脏终于恢复跳动。

如何当个群众喜爱的良医,这个问题常常在李万广的脑子里思索着。他认为要成为一名良医,一要有良心,二要要有良好的医术。而对于一名急诊科医生,面对稍纵即逝的生命,面对纷繁复杂的病情,良心和医术这二者尤为重要。

为此,李万广医师抓住一切机会苦练基本功,跟同事学、跟老师学、外出进修学,为了学习,他奉献了好多时间,甚至在生病期间也不放松。

前段时间,李万广医师因阑尾炎发作住院做了手术,可手术后第三天他就坚持到岗上班,大家都再三劝他在家多休息几天,几经催促,他才离开急诊抢救室,可是没多久,他又折返回来。他说,现在科里人员紧张,病人又多,我能坚持的了。

他硬是留了下来。

看着他抢救病人那娴熟的动作,别人哪里知道他其实也是有待恢复的病人?

“骆驼般的负重精神,老黄牛般的任劳任怨品格,猴子般的敏捷及快速的行动”, 这是李万广对自己的要求。

他常说,能救活一条命,我们累一点、苦一点算得了什么!

(宗勇)



“百变金刚”急诊人


急诊科什么样的病人都有,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都会碰到。急诊人都得是“百变金刚”,危情时刻才能准确判断,快速反应,果断处理,为生命赢得时间和希望。

记得有一天的上午,急诊科的门口突然传来刺耳的刹车声,紧接着一位中年男子冲下车来大喊“大夫,救命啊,救救我父亲。”我们医护人员马上冲上去,把病人抬到抢救室里,病人此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诊断为异物卡喉,生命危在旦夕。我们马上进行了紧急抢救,大家分工合作,终于从病人的咽部里取出了好大的一个饭团。当饭团取出的那一瞬间,大家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病人得救了。

这只是抢救的一个场景。一个时刻我们病人是异物卡喉,另一个病人可能是外伤,再一个可能是急腹症,我们的工作状态永远得在这些可能中迅速切换。作为急诊人,我深深地体会到:急诊急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地操作技术,更需要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超速的实战能力。每当一个个危重病人被推进抢救室时,医护的配合时那么的熟练与和谐,不管是两人还是三人的配合,抢救都做到忙而不乱,井井有条:吸氧、准备气管插管、上呼吸机、上心电监护、除颤、心肺复苏……。除了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外,急诊人还得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把抢救由被动救治转为主动救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使急诊科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通道。

这,就是急诊人。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不合实际的承诺,我们有的只是用一颗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真心、热心、诚心和爱心,让生命之火重新燃烧,让生命之光重放光芒。

这,就是急诊人,岁月的洗礼把成熟写在了我们的脸上,实战的历练正把我们百炼成钢。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年复一年,我们用回春的妙手弹奏出一曲曲起死回生的生命乐章。(单楠 李晓华)


在这里我们读懂生命


出车抢救病人,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当一个人的生命在你面前慢慢消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有一次,去现场抢救一起交通事故的伤者。一辆斯太尔大车碰翻了一辆小卡车,卡车下面压着一个正在呼喊“救命”的人,我们忙跑过去一看,伤者被卡得死死的,动弹不得,可是卡车上面还压着那辆斯太尔大车,这可怎么办啊?

我赶紧拨打119和122,在等待他们到来的同时,我们也在想尽一切办法,用大锤敲开玻璃,用铁锨打开车门,可是都没有用。耳边是“救命……救命”的求救声,我真的好无奈,恨不能我有超强的本事。慢慢地,他的求救声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等到119到来时,这位病人已经没有了动静。119也是想尽办法,可是最后还是无能为力!就在那一瞬间我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急诊科来的都是急危重症病人,前两天,我们急诊120接来的一位老人,因为过度悲伤,几度哭得背过气去,原来是她29岁的儿子在车祸中去世了,留给老人的是一个1岁多的孩子和老年丧子的无尽的悲痛……

面对这些不幸,我们渐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理性,也更多地理解了生命的可贵,读懂了生命的意义。生命,只有一次,当病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急诊人就是生命的救护神,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多少次,看到已经拉平的心电图重新恢复正常,看到泪眼婆娑的病人家属破涕为笑,那种成就的幸福感霎时会驱散满身的疲惫,那种职业的崇高感会久久在我们的胸中激荡。(李晓华 刘素君)


急诊科:一个读秒的地方


人们经常把急诊科比喻成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因为这里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多少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在这里,我们与死神赛跑,为赢得病人生的希望,我们争分夺秒。

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份生的希望。

一天凌晨,救护车接来了两个因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负责120出车的张大夫一边和护士抬病人一边向于大夫介绍情况:“车祸伤,一轻一重,轻者考虑闭合性胫腓骨骨骨折;重者失血性休克,怀疑腹腔实质脏器破裂出血,没有家属。”

于大夫下达指令,立即开通绿色急救通道。一场紧张的战斗又开始了。张大夫负责为尺桡骨骨折的患者检查、打夹板固定止痛、开X光片、请骨科会诊。于大夫带领一组人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备血、腹腔穿刺、床旁彩超。紧张有序的抢救在进行……我们的医生护士在和死神抢时间,流汗了顾不得去擦,肚子饿的咕咕叫了顾不得去想,大家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争分夺秒,一定要抢救患者的生命!

当肇事科交警到达急诊科的时候,听说这个患者已被送往普外科做脾破裂切除手术去了,他们惊讶的说:“急诊科果然名不虚传,你们的速度就是快!”很多患者家属甚至患者本人都这么说:“急诊科的人干起活来就是简单、利索、快!”

其实,我们早就适应了这种快节奏。急诊,病人往往是危在旦夕,我们的节奏就只有快些、再快些。

记得一个深夜,接120通知:一个老年人心脏病发!病情危急!我们立即出车赶往现场。原来是某小区6楼王伯心脏病犯了,家里只有妻子,两老年纪较大,生活无他人照料。经过初步处理,王伯胸闷痛症状有所缓解,需要转入医院进一步治疗。王伯年纪较大,加上病情较重,不能自行下楼梯,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帮忙抬到楼下。王伯住所楼梯较为狭窄,楼层又高,转移很困难。最糟糕的是,王伯体型肥较胖,足有180斤重。

但是,我们知道,病人的病情一刻也不能耽搁。没办法,我们唯有咬紧牙关,小心翼翼地用担架将其转移下去。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把王伯从6楼高处抬至救护车上,并车上给予王伯适当的救治措施后将其平安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到医院的时候才发现,我们的医务人员是汗流浃背,而张大夫肩膀上皮肤也磨损出血了,但是在当时他自己竟然一点也没发觉。

急诊科,一个紧张与忙碌互相交织的舞台,一个汗水与泪水不断交织的战场,我们的绿衣战士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每天都重复着这样那样的故事,但每一个急诊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用我们读秒的快节奏,让这里少一些叹息,少一些悲痛;多一些希望,多一些奇迹!(魏华云)



荣誉

淄博市院前急救工作一等奖(2007年)

淄博市急救技能比武个人二等奖(2007年)

淄博市院前急救工作优秀等次(2008年)

淄博市院前急救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

淄博市院前急救技能比武团体三等奖(2009年)

2009年淄博市院前急救工作先进个人(冯东昕、于秀华)

淄博市院前急救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

2010年淄博市院前急救工作先进个人(王永红、王红林)

2011年度淄博市卫生技术岗位标兵(冯翠萍、王永红等)

2011年度淄博市卫生技术岗位能手(赵圣华、门秀东等)




白天不懂夜的黑


“呜呜”,凌晨1:40分,“120”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呼叫声惊醒了寂静的长夜,值班护士立刻点击电脑查看命令:车祸,北外环公路。一分钟后,救护车出发了。我心里想着:不妙,这个时间,这个路段不可能是小擦伤。我赶紧推出担架车,开亮抢救室的灯,血压计,留置针,抢救车摆到床边,叫醒了值班医生,我们站在急诊科门前等候。十分钟后,救护车的汽笛声由远越来越近,果然不轻,我们心里有数了,轻病患者司机半夜是不会鸣笛的,这是我们的共识。货车撞摩托车,伤者昏迷,休克,出车护士已经建立了一路静脉通道。医生边查看病情边包扎伤口,我用留置针又为病人建立了一组静脉通路,上好氧气袋。“给主任打电话”“好的”我打完电话,医生已经开好了检查单,我们拿着写着“绿色通道”的单子,护送病人做检查去了。颅内有出血,收住脑外科 。

我刚舒了一口气,搞完卫生,已到深夜三点了,刚想坐下休息一会,一声叫喊打破了深夜病房的宁静,“医生护士,快来呀!”我们飞快地奔跑过去。一脸焦急的男孩正从的士车里抱出昏迷的女孩,嘴里念着“玲子,你醒醒!!醒醒……”从他看这个女孩的眼神再加上职业的警觉性和经验,我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啦?”我和值班医生边问边把女孩搬到抢救床上,“她一定是吃了安眠药,这是我刚从她家的地上捡到的药瓶。”他边说边用颤抖的手从衣袋里拿出白色的“安定片”的瓶子。“我们要马上给她洗胃。”女孩被推进了抢救室。这时120的警笛又响了,又要出车了,“自杀”出车单上的两个字触目惊心。观察室里还有其他病人,只能把听班叫起来了,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看来这个夜晚是不可能平静的了……

这就是急诊科的一夜,走到科室,好像一切风平浪静,轻轻做一个深呼吸,谁知道下一刻又会不会是惊涛骇浪?这世上,每天都有人哭着出生,笑着死去,而医院,是距离这种生死最近的地方。在急诊科,我们的夜晚常常比白天更忙碌,谁都无法预料下一秒将要面对什么情况。有特殊任务的时候,需要大家就地待命,抢救病人时,更需要全力以赴!也许暂时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120急救给医院给人们带来的社会效益,谁能低估?所以,急诊科的医生护士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当我们所救治的病人重新恢复心跳时,当他们的胸廓重新起伏时,那种开心和满足甚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从事这样一个让人新生的特殊职业,急诊科所有的工作人员苦并快乐着。(杜君)


在成长中感悟急救的真谛


2006年,我幸运地来到了急诊科从事“急救”这一特殊的工作,到现在,屈指一算,我在这个集体里成长已经到第六个年头了。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磨炼,难以炼成钢铁。从当初带着理想、冲动和激情到现在能冷静、沉着地审视反省自己的工作,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急救工作是辛苦的。日常时,我们有比较繁重的急救任务;遇到节假日、纪念日、考试日、会议日,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保障任务;即使是休息期间,我们还有可能出长途,去到外地接送病人。这种辛苦是一种磨炼。辛苦中,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趣;辛苦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辛苦中,我们充实了奉献的人生。

急救工作是光荣的。光荣的根源在于,我们时时处处都在为人民服务。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直接或间接地在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联系着普通百姓的心。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我们代表着急救人的形象,代表着急救中心的形象,我们为此而感到无限的光荣。正是基于这种光荣,我们百倍地努力,忘我地工作;正是基于这种光荣,我们的同志带病坚持工作;正是基于这种光荣,我们的同志把名利抛在脑后。

急救工作需要牺牲精神。一日三餐,当人们在享受这最基本的生活时,我们也许正因为抢救病人而忘记了饥饿。多少次,饭是热了再热,有时就干脆凉着吃。

深夜,当其他人躺在床上熟睡的时候,我们却陪伴着星星和月亮,穿梭在急救室当中。工作本来也是一种生活,如果一种工作让人失去太多,那么,拥有这种工作的人就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这种精神就是:牺牲自己,全心为人。正是基于这种精神,急救工作中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优秀人员;正是基于这种精神,急救工作才无往而不胜。

急救工作期待理解。当急救现况不能满足公众需求时,我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当我们在严格规范,尽力抢救下无法挽回病人生命时,我们需要患方的理解;当我们因为工作而加班加点时,我们需要家人的理解……理解就像一剂可口的调料,可使原本无味的生活变得生动起来;理解就像一缕缕春风,可使疲倦满脸的同事变得轻松起来;理解就像一位高级美容师,可使略显苍老的同志变得年轻起来。多一些理解吧,这样,我们的工作,将更加高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精彩。

做人必须像人,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忠诚于我们的急救事业,就要有胸怀大局,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就要有尊重生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在病人眼里,我们是神圣的,是健康的象征,是生命的代表。我们除了无私奉献外,更重要的是用真心、诚心、信心去对待病人。

救治病人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赖以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项实现了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事业。能够把个人的爱好作为自己谋生职业的人是很幸运的,能够把赖以谋生的职业变成一生为之追求奉献的事业的人更是了不起!这是我在工作成长中感悟到的真谛。看看我周围的同事们,谁也不例外。

每一次急救,都有一个生命故事。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急诊室的工作人员就像这水一样,以自己的行动不负“生命线”的重托。

旗帜在前,催人奋进。我经常问自己,我离优秀的距离还有多远?我将朝着所确立的目标继续去努力、去奋斗。(刘瑞芹)


女儿骄傲地说,“我的妈妈是护士”


“妈妈,今天我想让你给我打针……”

听着女儿苦苦哀求的声音,我的眼球湿润了。工作了十余年的老护士了,面对自己女儿小小的愿望却不能满足。婆婆也是退休的老护士,因为她最了解我们这个工作性质,从来不在我工作的时候打扰我。面对女儿,我是一位不合格的母亲。

去年,父亲跟骨骨折了,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科室忙的不可开交,怀孕的怀孕,休产假的休产假,父亲住院那么长时间却没能回去看一眼,而病床上的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用担心,我没事,你好好工作就行。”面对父亲,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

但是我们科里还有多少跟我一样的姐妹呢……而对于工作,我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记得刚刚踏入这个岗位的时候,护士长告诉我,既然你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你就要选择学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尤其作为一位急诊科的护士,你更要懂得奉献,你要明白,懂得比爱更难得。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句话依然伴随着我。

也许对于每个人来说,每天夜幕降临后都是寂静的,普通的,但是对于急诊科的工作人员来说就要为每个夜晚做好不寻常的准备。

那天雨夜,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整整一周没有大便了,医嘱下的立即灌肠。随后我领老太太来到灌肠室,开始进行操作,看着她痛苦的表情,我的心里真的是不忍心。“阿姨,我插管的时候您要放松些,深呼吸,一会儿就好了。”老太太很配合,可是管子怎么也插不进去,我想可能是粪块堵住了,没有办法得先把堵住的粪块抠出来,于是我找来一把止血钳,轻轻地将粪块一块块取出来……,老太太七八天没有排便,现在难闻的气味可想而知,两个小时候,看到她舒适的表情,我也舒了口气。老太太感激地握着我的手说:“闺女啊,真是太谢谢你了!”

女儿曾骄傲地对幼儿园小朋友说,“我的妈妈是护士”,是的,我是一名护士,是一名急诊护士,我的工作让我帮助了很多人,真所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因此而充实而快乐。

几经反复,女儿的病终于好起来,全是婆婆照顾的,我很感激婆婆,也和愧对女儿,婆婆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别忘了,我也曾是护士的,还不理解你?”女儿正在长大,我想将来她也会理解我的。女儿不是说嘛:“我的妈妈是护士”。(王永红)


感动


一直被身边的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总想写写这些人,这些事。今天,终于静下心来,仔细梳理纷乱的思绪,让那些鲜活的影子再次在脑海里跳跃……

一个晚上,救护车在出车过程中紧急刹车,当时冯主任和护士刘瑞芹正在车上抢救病人,毫无防备,两个人都受了伤。到了医院,他们陪病人做完检查,收入病房以后,才去关注自己的伤情。冯主任颈部受伤,我们劝他找个大夫替他上班,让他回家休息,可冯主任一直说:“不用不用,我没事。”

他一直坚持上班。后来我知道,他为了不让我们知道他的伤,曾偷偷到外院做了很长时间理疗。问起此事,他平淡地说:“如果因为这么点伤就不上班了,会弄得人心惶惶 ,以后医护人员会恐惧出车。”

很朴素的话语,却道出了一个主任真实的内心。我感动了,为了急诊科的工作能顺利的进行,为了医护人员的内心少起波澜,为了大家能有“主心骨”,50多岁的主任一直坚持上班。

高速路上出车祸了,两辆大货车追尾,驾驶室严重变形,驾驶员挤在驾驶室出不来,我们的护士爬到车上给驾驶员打吊瓶,因为静脉输液要双手操作,护士踩的地方太小,不用手把着就会掉下来,没办法,大夫只好使劲推着护士,护士把整个身体的重量全都压倒大夫身上才能解放出双手为病人操作。旁观者也禁不住唏嘘不已:医生们太不容易了!

一个父亲喝醉了,带着4岁的儿子不小心摔到了,路人拨打了120,我们把他们父子接到了医院。还好,他们两个都没有受伤,只是父亲醉的厉害。原来,小孩儿的父母离婚了,爸爸整天喝酒,根本不管儿子,我们给父亲输上液,把他抬到观察床上,这时,已是晚上9点钟了,孩子又困又饿,一遍一遍的问他父亲什么时候吃饭,可他的醉鬼的爸爸根本就人事不省,我们值班的护士把孩子抱到办公室,买来面包、火腿肠把孩子喂饱了,又把孩子哄睡了,给他盖上被子,照顾着他们父子两人。输液室一个输液的学生说:“都说护士是天使,以前我从没发现,今天,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把护士比作天使了,护士给孩子的爱,甚至超过了他的父母,看护士抱着孩子的神情,我都有些感动,那不是护士与患者的关系,那简直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

还有,张数传和李万广大夫做完阑尾炎手术后第六天就上班了;李晓绿因腰椎横突骨折,医生让她休息2周,可他惦记着科里的工作,只休了一周;我们怀孕的护士在生产的前一天还坚持上班,抢救病人时她们不是孕妇,她们就只是一名护士;雨天接送病人时把雨衣给病人穿上,自己打着伞,病人没淋湿,自己淋了个落汤鸡。

急诊科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也激励着我,督促着我,使我不断前行,不敢懈怠。感谢上苍,让我有机会和这些优秀的人们共事,感谢他们,陪伴我一路前行。(于秀华)


共读《医者仁心》有感


电视剧《医者仁心》真实反映了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的矛盾,身为同行的我,巡视着剧中不同的角色,聚焦着不同的行为,品味着不同的思想,感触着他们内心的呼声,自己心灵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该剧对医务人员来说真是一味上等的心灵鸡汤。身边的护士姐妹们也都观看了此片,每个人都发出了内心的感慨。


齐双:看到剧中医学生们宣誓的画面,我热泪盈眶。想到刚毕业时,自己也曾满腔热情,胸怀壮志,像展翅的雏鹰,希望立即投身到社会,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无论环境如何纷繁复杂,我们都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坚守职业道德,心中充满阳光,坚实地走下去。竞争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常态,我们只有精益求精地做事,才能自强,才能超越自我,才能强胜于别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纵有一万个退却的借口,也不能停留,让我们坚强地走下去,行在路上,笑看人生。


刘苗苗:《医者仁心》观后感触很深。工作近十年了,一直努力做一名好护士,不让自己在单调、机械、紧张的工作中变得麻木,时时警示自己面对的是生命。有时觉得自己做的还可以,可看了该剧后竟暗自汗颜。我在想,随时间的流逝,我的心是不是不知不觉地变得冷漠了?是不是失去了初入行时的执着了?是不是遗忘了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了?只道别人俗,却不觉自己庸。让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吧……


王媛媛:我被丁海、罗雪缨等年轻医生的热情、精神深深感染了,现在的自己与他们相比,深感愧疚。该剧敲醒了我麻木了的心灵,激起了工作的热情。平淡的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定时为自己充充电呀!

护理工作复杂繁琐,让我感到疲惫,但我始终用自己的良心和责任行使护士的职责。寒来暑往,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去家访,看到产妇家属热情的态度和渴求的眼神,我们全身的疲惫会荡然无存,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尊重,我们知足了。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底线,护患之间、医护之间……人与人之间能和谐共处需要理解与尊重。


王燕:钟立行是一位正直、包容、医术精湛的主任,我相信任何一个医务人员都梦想成为钟主任这样的人。如今医患关系剑拔弩张,我们更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要成了“灯下黑“——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自己。我相信,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定会赢得患者的认可和赞扬。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个“淡泊名利的仁人,德技双馨的仁医”吧!


“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要求自己”,这是钟主任在国外行医十几年的人生感悟,说得多好呀。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面对病人的不理解,我们应该先检讨自己是否沟通存在缺陷,用理解、宽厚的心态去面对。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拥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自己身上。(路霞)



南湖的船 (外一首)  

 

一只游船

从历史书页里

载着觉醒

载着信仰

驶离苦难

向着希望

起航


镰刀和斧头

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鲜艳的红色

在黎明的天际舒展着希望

饱经风霜的母亲

从此

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和力量


风雨楼前的明灯

亮着

明灯下那十几把木椅上

端坐着深邃和从容

那一方长桌

曾经被激情的拳头

一次次擂响


终于 这艘船

从南湖驶向了金水桥

从中南海驶向了黄浦江

从贫穷驶向富裕

从落后驶向自强

一路前行的航程上

历史会告诉未来那些壮丽的篇章



歌唱红歌献给党

—齐都医院代表区卫生局系统参赛有感

苍茫劲松

歌唱红歌献给党,

齐都医院有力量。

文化治院凝众心,

敢挑重担搏战场。

强手如林脱颖出,

白衣战士英姿亮。

热血沸腾团结紧,

走向复兴创辉煌!

齐都医院院报第三十六期